同學是出版社的編輯,他為人熱情,實在是個好人,覺得自己是新人應該多做些事情,對于同事的要求總是義不容辭地一口答應。“校稿啊,來,我幫忙。”“聯系作者是嗎?沒問題,我來替你做。”“跑印刷廠?來來來,東西放著,我等一下再一起送去。”
甚至,年輕志大的他,還向老板主動毛遂自薦:“老板,我要做……我還要做……我還要……”有志于出版業的他一心想著多做點兒事,一定可以讓他在出版界更快嶄露頭角。一開始,體力過人的他尚可應付,但兩個月后,他開始吃不消了!開始感到有些順不過氣來。三個月后,他每天頂著一對熊貓眼去上班。
半年后,公司公布業績,他,是公認瑣務最多的人,但是卻項項成績慘不忍睹,一塌糊涂,很可惜的年輕人,不是嗎?
很多時候,“質”遠遠比“量”重要,與其拿10個60分,還不如得6個100分。可能你會問:“這有什么差別?不都是600分嗎?”喔,這差別可大了。如果你做許多事,但卻每件事都半吊子,別人充其量不過看待你是個“60分的人”。相反地,若能集中火力,不貪心,把分內該做的事件件做得盡善盡美,別人看待你,就會是個“100分的人”。
10個60分,不如6個100分,無論你是學生,教師還是上班族,同樣的氣力,寧可把分內的義務先盡完,千萬不要什么事都做了,但卻什么事也沒做好,如此不但對不起自己,更對不起你身旁的人。
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把精力分散在好幾件事情上,并不是明智的選擇。只有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,在持續不斷地處理一件事物的時候,才能發揮最佳功能,你的潛能才能被徹底激發出來。所以,專注地做事效果最佳,這樣做的好處是不至于因為一下子想太多的事,反而一件事都做不好,結果兩手空空。
歌德曾經給那些三心二意的人一句忠告:“你適合站在哪里,你就應該去站在哪里。”我們每個員工都會在公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明白自己應該發揮的作用,只要努力朝著這一個方向去做,集中自己的能力和精力,把這件事做好,你便實現了自己的價值,就是為公司做了貢獻。
水珠不斷地滴下來,可以把最堅硬的巖石滴透;湍急的河水一路滔滔地流過去,身后卻沒有留下任何痕跡。專注于某個目標,并全身心投入的人,往往會在工作中創造出奇跡。我們應當把精力集中于一件事情上,隨時工作、隨時學習。越集中精力,工作起來也就約覺得容易。
(文/研發部 郭心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