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國家發改委發布了《關于在全國開展藥品價格專項檢查的通知》(發改價監〔2016〕1101號),部署各級價格主管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藥品價格專項檢查工作。
為期5個月的藥價大嚴查開啟!
根據通知內容,專項檢查從2016年6月1日開始,至2016年10月31日結束,檢查的范圍是藥品生產經營企業、醫療機構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、血站、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平臺、藥品采購機構以及相關行業協會的價格行為。重點檢查價格出現異常波動的原料藥、藥品品種,集中力量解決群眾和企業反映強烈的問題。
以下行為將被重點查處:
(一)原料藥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達成、實施壟斷協議的行為,行業協會組織生產經營企業達成、實施壟斷協議的行為;
(二)原料藥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,以不公平高價銷售原料藥、藥品的行為;
(三)社會零售企業虛構原價、誤導性價格標示等價格欺詐行為;
(四)醫療機構不執行政府定價藥品零差率、加價率政策的行為;
(五)政府定價藥品突破政府規定的最高出廠(零售)價格銷售的行為;
(六)不按規定執行明碼標價、價格公示制度的行為;
(七)其它違反《價格法》、《反壟斷法》的行為。
通知強調,此次專項檢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統一部署,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具體組織實施。將嚴格落實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,在有舉報必查、有線索必查的基礎上,對檢查對象進行隨機抽查,并及時公布抽查情況及結果。
專項檢查分為三個階段:
第一階段,前期調研及培訓(6月1日-6月30日)
通過匯總分析藥品價格監測、價格舉報、媒體反映信息,到相關業務主管部門、企業、協會實地調研、召開座談會等,收集違法線索,確定專項檢查的重點和目標,開展藥品價格政策和檢查技能培訓。各省級價格主管部門要根據前期調研情況,結合本地實際,制定具體檢查工作方案。
第二階段,對生產經營企業進行檢查(7月1日-8月31日)
根據前期調研發現的問題,對發現違法線索的生產企業、經銷企業進行檢查;結合群眾和企業反映強烈的原料藥、血液制品、中藥飲片及其他藥品品種,對生產經營企業進行隨機抽查,抽查覆蓋率不低于10%。
第三階段,對醫療機構、采購平臺等進行檢查(9月1日-10月31日)
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對本省范圍內三級甲等醫院、省級藥品采購平臺進行隨機抽查,組織市縣價格主管部門對其它醫療機構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、血站以及行業協會進行隨機抽查,抽查覆蓋率不低于20%。
藥企再次面臨挑戰:
自從2015年6月1日正式開放藥價以來,各級監管部門對于藥品價格的監控也更加嚴格。不少地區實行價格監測報告制度,及時反映藥價改革前后價格變動情況。還有部分省市建立跨部門藥價信息平臺,加快與醫療衛生、醫療保障、藥品監管等部門的信息共享等。
去年7月,業內就流傳一份國家發改委《關于做好藥品價格重點監測工作的通知(討論稿)》,其中明確將建立國家重點監測品種目錄。目錄涉及480個品種,包含醫保目錄內外資專利品種、血液制品、過去市場短缺品種,中成藥獨家品種幾近全部在內,涉及近千家制藥企業的重點“利潤牛”。對于不少藥企而言,藥品價格一直是一道過不去的坎。
藥品價格,一直是民生關注的熱點。如地高辛片,就曾在去年藥價開放一個月后因漲價十倍而被媒體廣泛報道。而在今年一月,國家發改委也開出藥價放開以來的第一張反藥品壟斷罰單!重慶青陽、重慶大同、江蘇世貿天階、上海信誼聯合、商丘華杰等5家公司達成并實施別嘌醇片壟斷協議案依法作出處罰,合計罰款399.54萬元。
其實,業內人士都清楚,現在一些藥品之所以出現漲價的現象,很大程度是因為之前的價格太低了!還有就是近年來的原料漲價、成本上漲所致。
有專家認為,藥價改革是讓藥品進行更充分的市場競爭,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狀態下,部分藥品可能會出現價格波動,需要經過幾輪調整,才能使藥價保持在合理水平,讓藥品價格更符合市場規律。
摘自:賽柏藍